“五一”假期即將來臨,不想人擠人?想玩點不一樣的?來重慶,帶你探秘“地下城”,解鎖防空洞的N種玩法!
重慶防空洞的傳奇始于抗戰(zhàn)時期,這座“山城”用鐵錘鋼釬鑿出上千個洞穴,構筑起守護生命的“地下長城”。80多年后,這些巖洞并未沉寂于歷史,在“山城洞天”人防工程服務民生專項行動的激活下,開啟了城市文脈與創(chuàng)新經濟的新篇章。
走進鵝公巖大橋旁的建川博物館聚落,30多個防空洞串聯(lián)成一條“時光隧道”。銹跡斑斑的“漢陽造”步槍、彈痕累累的鋼盔與泛黃的電報手稿靜默陳列,巖壁上投射的沉浸式光影重現(xiàn)了戰(zhàn)時兵工廠的繁忙場景。游客的腳步聲與歷史的低語在此交織。
而僅隔數(shù)公里,沙坪壩的“洞艦1號”景區(qū)則將防空洞推向了未來維度。3000平方米的洞內空間,360度的沉浸式環(huán)幕映襯著巖壁的粗獷肌理,多樣光學設備讓游客化身“星際探險者”,在洞穴中穿梭于天地寰宇?!斑@簡直是《流浪地球》的重慶分舵!”往來游客總能發(fā)出類似驚嘆。歷史與科幻的碰撞,恰如重慶人骨子里的剛柔并濟——既敬畏過往,又敢于突破想象的邊界。
防空洞的改造不僅是空間的重塑,更是山城生活美學的延續(xù)。渝中區(qū)山城巷的“地道壹號”火鍋店內,九宮格紅湯翻滾升騰,老板熟練地夾起一片毛肚在沸水中“七上八下”:“從前警報一響,街坊都往這兒躲轟炸;現(xiàn)在大家搶著來‘轟炸’自己的味蕾!”洞內霧氣氤氳,食客們圍坐在桌旁大快朵頤,辣味與歷史氣息在巖壁間縈繞。
而在渝北區(qū)的防空洞背簍菜市,則是另一番溫情景象:背著竹簍的嬢嬢將萵筍、嫩姜碼放得齊整,洞頂垂下暖黃的燈光,吆喝聲與砍價聲交織成市井交響曲,描繪出重慶的人間煙火。
若想尋一處靜謐,也可踱步至黃桷坪涂鴉街附近的“軍哥書屋”。由防空洞改造的閱讀空間內,原木書架沿弧形巖壁蜿蜒,暖光灑在書頁上,茶香與書香悄然融合,帶來無限愜意。
當暮色降臨時,防空洞群的燈光次第亮起:博物館的肅穆白光、火鍋店的紅暖光影、書店的昏黃燈帶,在嘉陵江畔的山體上繪出流動的光譜。這些鑲嵌在山體中的洞穴,如同重慶的立體日記本——既記錄著80多年前的生死時速,也書寫著新時代的無限可能。
“山城洞天”人防工程服務民生專項行動不僅重塑了城市空間,更催生出集旅游、餐飲、購物等多元業(yè)態(tài)的經濟活力。據統(tǒng)計,2024年,15個“山城洞天”項目吸引游客超400萬人次,洞內飄出的既有火鍋香,更有6000萬元的文旅消費熱浪。
從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,到滋養(yǎng)城市文脈的創(chuàng)意容器,重慶防空洞的華麗轉身,正是這座城市“剛柔并濟”的最佳注腳。這個“五一”,讓我們相約山城,在涼意沁人的洞窟里,飲一口歷史的老蔭茶,涮一筷未來的紅湯毛肚,開啟一場時空交錯的奇幻之旅!